徽墨的发明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在漫长的发展创新过程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004年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被定为中国徽墨之都,2006年徽墨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徽墨的起源
据来人李孝美在《墨谱》中记载:最早的墨是用漆和石粉所做.陶宗仅在《辍耕录》卷二十九中云:"上古无墨,竹挺点漆而书.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他们所讲的墨就是古代的"石墨",它是最原始的墨,用天然石炭所制成,使用时从研石在砚石上磨成粉末,再渗以水融成墨汁使用.在陕西临撞姜寨遗址出土的那套绘画工具中,就有一根石质磨棒,它的用处就是用来研墨的。由此可推定早在五千年之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原始的石墨.《述古书法纂》中记述道:"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邢夷为西周宣王时人.邢夷所制的墨也是石墨。在徽墨产地歙县有这样的传说,有一天邢夷在溪边洗手,见水中飘来一段松树木炭,随手捡起,手为之黑.于是他捣为末,用饭粥拌和,以手搓成扇形和圆形,凝成固体,以之研磨.他所制的墨,史称"那夷墨".在纸还没有出现前,甲骨文和竹简,也都是先用墨写好后,然后再镌刻的。
秦汉是墨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这时出现了松烟墨.松烟墨就是用松木烧出的烟灰,再拌之以漆,胶制成,其质量远远要胜过石墨.考古学家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秦墓和江陵凤凰山西汉墓中就发现了松烟墨的遗物,这种墨与《说文解字》中所记"墨者黑也,松烟所成"相同.但是这时期的墨没有制成锭,而只是作成小圆块,它不能用手直接拿着研,必须用研石压着来磨,所以从秦,汉出土的砚台都附有研石,证明了那时的墨不能直接用手来磨.这种小圆块的墨又叫"墨丸"。到了东汉,墨的形状从小圆块改进成墨锭,它经压模,出模等工序制成,可以直接用手拿着研磨.从此,研石就渐渐地绝迹了。
汉代的墨很珍贵,一般人是很难得到它的.据《汉宫仪》记载,当时做尚书令、仆、丞、郎等官的人,每月才发给一枚,汉代已形成了全国制墨中心,那就是渝麋(陕西省千阳县).渝麋出产的"渝麋墨",在当时最有名气。
三国时,我国制墨业进一步发展.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曾记载着三国魏书法家韦诞制墨的方法:"参以真珠,麝香,捣细合烟下铁臼,捣三万杵."韦诞制作的墨被称为"韦诞墨",是古代的珍贵之墨,被赞誉为;"百年如石,一点如漆。"
到了唐代,我国的制墨中心,从陕西地区扩大到山西,河北,其中以河北易州最有名.在唐末乃至历代各朝中最负胜名的制墨大师奚超,就是河北易州人.当时北方战事连绵不断,奚超父子只得举家避乱南迁,"自易水渡江,迁居歙州"(陶宗仪《辍耕录》).当他们来到安徽歙州地界时,看到那里到处是葱郁的古松,质地又好,于是便定居下来重操旧业.奚氏父子刻苦钻研制墨技艺,据说他们选用松烟一斤,珍珠,玉屑,龙脑各一两,和以生漆,杵十万柠,终于制成"丰肌腻理,光泽如漆","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好墨,被称为"奚墨"。南唐时后主李煜得奚氏墨,视为珍宝。遂令其子廷为"墨务官",并赐国姓李作为奖赏,奚氏一家从此更姓李。从此,歙州李墨遂名扬天下,世有"黄金易得,李墨难获"之誉,全国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
宋元时期墨工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添加药物成为药墨。使人们不但用墨也开始了藏墨,因而墨开始向工艺品方向发展。 到了明清时期,徽墨的制作进入盛世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产量激增,制墨技艺也不断进步,墨的图案绘刻和漆匣的装潢制作,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徽墨制作分为四大名家系统,即曹素功、汪节庵、汪近圣和胡开文。咸丰年间,鸦片战争之后,整个制墨业陷入赖帐不振的境地,胡开文的墨店却由于徒孙众多,分布大江南北,故其墨行销国内外,独里一时之秀。胡氏的"地球墨",于一九一五年在美国举办的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 解放前夕,徽墨业已处于"风前残烛,瓦上晨霜"的衰微阶段。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积极支持各地墨厂墨店的恢复和发展。一九五七年,在歙县成立了歙县徽墨厂,久负盛名的徽墨获得新生。 如今,走进歙县老胡开文墨厂,便可见到造型优美、制作精良的一绽绽徽墨,而徽墨也经常作为珍贵国家礼品,赠与各国友人。
二、徽墨的制作
古代制墨分造窑、发火、取煤、和剂、成型、入灰、出灰、试磨八道工序;现代制墨分炼烟、和料、制墨、晾墨、整理、填金、包装、墨模制作等11道工序。
1、炼烟
取松炼烟:取石垒窑,木版作顶,就山势斜卧于山坡,烟窑长约二、三十米,每隔数米开有小孔出烟,烟煤附于窑壁,冷却后扫下。窑尾为清烟(又称远烟),用制佳墨;窑中为混烟,制一般用墨;窑首为烟渣,不可取。 炼制油烟:烟房需密闭不透风,用灯草点燃油灯,每盏灯上覆一瓷碗,烟熏在碗里。
2、和胶
入料之前,烟煤需先漂洗,并用四十目筛清除杂质,胶的配比应按烟料粗细,胶质优劣,制作时令,销售地区等因素酌定。
3、制墨
所有的制墨原料和胶以后,要竭力搅拌均匀,然后杵捣。 先将墨馃在恒温的炕炉里起出后,放在墨墩上用六磅锤翻打。翻打后的墨馃,按墨模式样称准重量分成小馃,在恒温板上搓成墨丸嵌入墨模,搓时要用手劲按、捺、推、收。入模之墨置于坐担下,以墨工自重压平正。挤压后的墨待冷却定型才能脱模。
4、晾墨
古代制墨入炉灰脱水,现代墨厂均以室内晾干为主。晾墨场要求保持恒温恒湿,避免阳光照射。晾墨的时间和墨的形状、重量有关,一两的墨锭需6月的时间,二两的需要8个月,越重时间越长。
5、整理
晾墨的过程中,整理至关重要,墨锭三成干时,要进行锉边,五成干的时,要检查平整度,八成干时用纸包封,每包三公斤为宜,后按墨锭大小,气候情况,开包复晾至全干,包封入库。
6、填彩
对墨的表面进行处理后,用胶水拌和高级国画颜料、铜金粉根据墨锭的图案和字体来填彩,以增加墨锭外观美感。
7、包装
徽墨尤重包装,绫裹盒藏,形式多样,一则为了防潮,保持墨的品质,二则使产品更显典雅、古朴、大方。 徽墨的包装分为软包装和硬包装两类。软包装即内包装,亦称"封套",多用于单锭墨,现用玻璃纸。硬包装即外包装,按所用材料不同分漆木盒、锦盒、纸板盒。
8、墨模制作
墨模是塑造徽墨的模具,集中在墨模雕刻中使诗、书、画三位一体,追求一种诗情画意。 墨模分外模和内模,外模称外框,内模称印版,印版有二版、四版、六版等,几块印版合成墨面,嵌入外框组成总模。正版和背版是主要版面,上刻图案、文字;两边称边版,一般刻生产单位名称;上下头称横头版,上横头刻墨品类字样。
三、品类
一、是根据社会各阶层人士对墨的不同要求划分。如书画家要求墨分五色,挥洒自如,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称书画墨;封建统治者苛求珍料,熊胆龙脑,穷奢极侈,称贡墨;收藏家觅古法式,以利鉴赏,称仿古墨;医药界要求墨能止血消炎,以疗顽疾,称药墨;僧尼则要求墨无荤腥,以示虔诚,称素墨;亲朋相馈赠,遴选墨名图吉利,称礼品墨,等等。
二、是从形制上可分为零锭墨和集锦墨。零锭墨是不成套的单一实用墨。集锦墨又有二种:一是每锭墨形状图案各异,但统一于一个主题,如古币墨、古砚墨、十友墨、手卷墨、琴剑棋墨;二是墨的形状相同,绘图题识不同,如黄山图、耕织图等。集锦墨始于宋代,雕工精细,装饰华丽,集绘图、雕刻、书法、墨法、漆器、镶嵌、装祯艺术于一体,供收藏和观赏用,既是书画家喜爱的佳墨,也是人们相互馈赠的礼品墨。
三、是从原料质地上可分为松烟墨、油烟墨、特种墨、包金墨、朱砂墨、五彩墨等。松烟墨有特级松烟墨、黄山松烟墨、大卷松烟墨、净烟墨、加香墨。油烟墨有超漆烟墨、顶烟墨、猪油烟墨。猪油烟墨是在桐油内掺入部分猪油点烟,或在顶烟内掺入部分猪油烟制成,光泽最佳。工业炭黑墨分精烟、全烟等。特种墨有青墨、茶墨、药墨、素净墨。包金墨通体包金,是本县老胡开文墨厂1984年挖掘生产的特种墨。朱砂墨古人读书时用于圈句,现用于国画。五彩墨,亦用于国画。
四、是从用途上可分为观赏或收藏墨和实用墨。老胡开文墨厂生产的"十大仙"、"大、小魁星"、"寿星"、"古佛"、"罗汉图"、"西湖图"、"琴剑棋"、"鉴真东渡"、"金蝉"、"金龟"、"宝剑"及其它集锦墨都属于观赏收藏墨。实用墨基本上是零锭墨。名贵的实用墨亦可作观赏和收藏用。